大基金第一阶段退出正在进行中:拟减持燕东微、拓晶科技股份,规模或超30亿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基金一期”)继续加快初始投资项目的撤资和退出步伐。
本周,科创会旗下两家半导体公司燕东微(688172.SH)和拓晶科技(688072.SH)相继发布公告,透露了大基金第一期减持计划。此次减持或超30亿元,市场再次关注这只产业基金的投资管理情况。
计划减持两家重要半导体公司股份,收回资金可能超过30亿
半导体制造设备制造商拓晶科技11月2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已收到关于第一阶段减少股东资金参与计划的通知函。大基金第一期计划减持2025年12月12日至2026年3月11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持有公司股份不超过8,435,000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三季度末,大基金一期为拓晶科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9.57%,共计5502.67万股。所持有的所有股份均在首次公开募股前收购。第一阶段大额基金减持仅通过海量交易进行,对二级市场的直接影响较小。 3%的降幅表明资金流通步伐正在加快。
前日(19日)晚间,严东伟公告称,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一期股东基金拟于2025年12月11日至2026年3月11日期间减持公司股份21,414,300股及以下,即低于公司总股本的1.5%。粗略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首都。此外,燕东微的另一股东北京京国锐国企改革发展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也计划于上述期间减持1,427.62万股。
根据公告当日燕东微和拓晶科技收盘股价计算的大基金第一期减持金额分别约为5.22亿元和25.97亿元,合计31.2亿元。这是燕东微第三次减持,由2025年大基金第一期发起。前两次减持股份总数为2,626.72万股。按照减持下限计算,至少有5.07亿元已兑换成现金。
这最后两次减持说明了这只大基金第一期目前的运营理念。换句话说,一旦投资周期结束后,将实现早期项目的有序退出,实现资金循环,为后续投资国内半导体行业更前沿领域积蓄力量。
年底大资金加速减持退出
将时间线拉长至2025年全年可见,大基金第一阶段的减持行动是有计划、系统的投资策略。今年,半导体产业链多家主要企业均被列入库存减持名单,涵盖设备、制造、设计、封测等多个关键环节。
在半导体制造及装备领域,华庄北方(002371.SZ)是标志性案例。大基金一期完成今年7月至9月第三次减持公司股份,将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这反过来又逐步淘汰了大约 10 年的“西里里”投资。
如果从其投资历史来看,这只大基金分两个阶段总共投入了15.11亿元投资华庄北。由于资产不断减持,至少有55亿元变现,产生了可观的投资回报。这完美体现了国家队基金取得了良好的财务回报,同时支撑了行业龙头的成长。
减持名单中还包括北方华创、燕东微、拓晶科技等多家知名企业。第一财经综合公告信息,通富微电子(密封测试,002156.SZ)、盛科通讯(网络芯片,688702.SH)、台凌微(物联网芯片,688591.SH)、华大九天(ED)A软件(元器件,301269.SZ)、德邦科技(封装材料、 688035.SH)和安陆科技(FPGA,688107.SH)已公布计划或进展今年第一轮大规模减资。
其中一些削减进展迅速,并已基本完成。例如,截至11月17日,大型基金第一期已完成盛科通信减持1018.91万股,减持金额12.65亿元。 10月15日,该基金在9天内完成了对华大约3.48亿元的减持。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一系列密集的减持举措明显体现了大基金的操作逻辑:“第一阶段回收,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减持”。 2014年创立的盛大基金一期已进入下半年复苏期。二期(2019年成立)、三期(注册资本3440亿元,2024年成立)将继续履行支持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经营的使命,重点支持半导体产业链中急需打破的“卡壳”环节,如更先进的制造工艺、高端装备和材料等。
新浪财经公众号
我们每天24小时播放最新的财经新闻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新浪财经)

Leave a Reply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Linkedin Youtube